汉武帝的苦恼
汉武帝雄才大略,为了实现他心中的蓝图一直想依靠丞相图强兴利,却
屡屡受挫。
一日,朝官主父偃借拜见汉武帝之机,大胆奏报说:
“陛下久不见功,心中恼甚,可知此中原因吗?”
汉武帝被主父偃一语点破心事,十分惊异,他故意掩饰说:
“朕治国用力,群臣用命,天下归心,何苦之有呢?你若说不出十足的理
由,朕决不饶你!”
主父偃面上一笑,低声说:
“陛下面上忧郁,丞相一换再换,显是陛下心躁不满所致。陛下志愿古来
帝王少有人比,自不能轻易得到满足,故而臣敢断言,眼下的一点业绩陛下是
不会在意的。”
汉武帝动容心动,对主父偃心生敬意。他不再作态,诚恳道:
“知朕心者,唯卿耳!朕虽用心,怎奈丞相办事不力,朝政通行不畅,卿
可有什么妙策吗?”
主父偃早有思虑,这时便从容进谏说:
“丞相为百官之首,权力极大,而担任此职者又都是资历甚深之人,若陛
下的新政对他们的利益有所触动,他们虽不敢当面抗拒,私下也会不尽其力
的。陛下屡换丞相,却不对丞相之权有所抑制,事情自不会有所改变了。依臣
之见,陛下若能大胆任用身边之人,不拘名分,予其实权,事情就好办多了。
这样不仅削减了丞相权力,减少了阻碍,又可便于控制资历较浅、地位较低的
亲信,他们感恩图报,自会认真执行陛下的意图。
汉武帝听之大乐,阴云顿消,他竟忘了君臣的身份,一下抓住主父偃的双
手,连连出语道:
“卿解除了朕长久的烦恼,卿何不早对朕言呢?
主父偃亦是激动万分,他还是竭力平静下来,又提醒汉武帝说:
为官者最看重‘权力’二字,为了权力,他们是什么事都能干得出来
的。陛下不可操之过急,此事只应慢慢实行。”
汉武帝深知主父偃的言外之意,他一声冷笑,动情道:
“卿言不差,但卿却也低估了朕的勇气。朕先前只是用人不当,办事无
法,今既知缺失,自不会畏缩不前了。他们的权力是朕给的,朕自能收回。正
如卿言,他们若没有了权力,以何为患呢?
汉武帝于是在“三公”、“九卿”中央官制之外,另设一个“内朝”。
“内朝”的人员都是汉武帝的亲信,为首的官职以尚书令为最。尚书令本
是“九卿”之一的少府属下的一个官职,如今尚书令却成了最有实权的官。
因为尚书令的设置,丞相的权力一下被架空,反似一个摆设了。
汉武帝精心挑选他信得过的人进入内朝,那些位低职微的亲信,如严助、
朱买臣、主父偃、严安等人,一下都被收入内朝,直接给汉武帝办事。自此,
汉武帝的大政方针都得到了切实贯彻实行,办事效率也非往日可比。
汉武帝又把全国分成13个监察区,以“州”为单位,每个州设刺史1人。
州刺史专门从事监察地方官、诸侯国的相,还监察地方上的豪强大族。一旦地
方官吏有犯法之事,州刺史可直接上奏皇帝,朝廷削除其权不说,也会对其依
法治罪。
汉武帝在位50多年,他的文治武功的建立,这些举措可谓功不可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