杜林学识广博,名望很高,光武帝刘秀任命他为侍御史。刘秀常向他请教学问,杜林有问必答,全无媚上之意。
一次, 刘秀在和杜林的谈论中,有意无意地对他说:
“你身经乱世,遭尽磨难,不知何事感触最切呢?”
杜林长叹一声,说道:
“莽贼亡后,各地盗贼蜂起,我和弟弟杜成、好友孟冀等人在逃亡途中,正遇数千盗贼抢劫财物。
我们被扒下了身上穿的衣服,正当盗贼举刀要杀我们时,我的好友孟冀却对盗贼们说: ' 你们知道天神吗?赤眉军虽拥有百万之众,
但他们胡乱杀人,不讲道义,最终还是失败了。你们如果想成就霸业,就不能不推行仁义,否则,
你们就是不畏惧天神,到头来只能重蹈覆辙了。’孟冀的这些话让盗贼心动,他们随后便把我们释放了。”
刘秀听后若有所悟,却并不打断他。杜林于是接着说:
“盗贼凶狠,亦有仁德教之的功效,何况他人呢?莽贼政苛刑酷,百姓纷纷造反,他这样治世却与御民的大道背道而驰了。
臣之所以叙此旧事,实要奏请陛下实行德政,教人懂法知礼。”
刘秀欣然叹道:
“你能在闲谈之中给联进言,朕可知你的忠心了。”
杜林后来做了大司徒司直,向朝廷推荐同郡人范逡、赵秉、申屠刚等人,结果他们都得到了提拔重用。
杜林为此向光武帝刘秀说:
“臣荐举之人,虽为同乡,却非私情所致,臣了解他们甚深,知道他们性本贤良,不会乱用威权,以求取名声。
现在许多人不惜破坏国法,乱用刑罚,追逐个人私利,他们表面上看似为国为民,实则害国害民,陛下切不可为这些人所蒙蔽。”
刘秀暗中详查,果见杜林荐举之人都十分称职,-如杜林所说。从此,他对杜林更为器重。
建武十四年(38 年),群臣们上奏刘秀说:
“古时,肉刑极其严厉,这样,人人都畏惧犯法,就不敢闹事了。现在,犯法的人不断,应是法令宽松的缘故。
陛下应该增加法令的条文,用以杜绝犯罪的根源。”
刘秀下语三公九脚,让他们各打托已见,杜林的奏书和其他人的意见大不相同,他在奏书中说:
“百姓的感情受到污屏,那么,讲究道义和气节的风气就要受到损害;法律条文繁多,那么,
苟且和侥幸的行为就要兴起。孔子说: '用政治来教导民众,用刑罚来强制民众,民众只以苟免于罪过为务,
却没有真正自觉惭愧的心。如果用道德来诱导民众,用礼教来规范民众,民众不但自觉惭愧,而且真心归服。
’古时的贤名君主,都能深谋远虑,行动都注意宽厚,不在刑罚上做过多的规定。周朝的五刑,
处罚规定不超过三千。汉朝刚建立时,仔细地考察了秦朝的过失,废除了苛刻的政法,使统治的网络疏阔起来。
民众欢欣鼓舞,人人都归向宽厚的德政。后来,法令条文逐渐增多,吹毛求疵,诋毁、欺骗的事就不断了。
小事对道义没有妨碍,却采取大的刑戮,由此造成的弊端就十分严重了,于是百姓多叛,难以驯服。”
杜林的奏书条理明晰,极有说服力。刘秀读罢感叹良久,遂对群臣说:“不患民不御也,患德不修矣。
如杜林所奏,古时德政不加以效仿,后世方有弥天大祸。
联主意已定,当在减轻刑罚、简化法令上示以仁德,重在教化百姓,如此,才是根本之法啊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