徙木立信的公孙鞅
战国时期,公孙鞅为秦孝公所重用,被任命为左庶长,推行变法事宜。公孙鞅大权在手,
于是起草制定了新法令,其中规定:第一,废除世卿世禄制度。有功于国的,
都按功劳大小封官;没有功劳的宗室贵族,削除宗室的属籍。第二,奖励种地的农户,
发展农业生产。对耕地织布的农民,超过一一般规定产量的,免除其徭役;商人要多交税。
第三,全国百姓都要登记户口,按户籍组织起来,每五家为“伍”,每十家为“什”,
各家互相监督。第四,一家有兄弟两人以上的,成年之后,必须分居,各立门户,违者要加倍征税。
秦孝公对新法令十分赞同,于是就要下令执行,不想公孙鞅却阻止说:“百姓对官府暗怀猜疑,
多有不信,远非一日了。新法虽好,若是无人相信苛守,其功效自无法见到。主公且容我略作安排,
以让百姓增加对官府的信任,其后新法方可实施无虞了。”
秦孝公答应了公孙鞅的请求。
一日,公孙鞅命人把一根约三丈长的木杆立在城南门口,随后对围观的百姓说:
“无论何人,只要把这根木杆扛到北门,赏黄金十两。”
围观百姓越来越多,他们心中狐疑,不敢相信公孙鞅的话,只是观望。公孙鞅目视众人,又高声说:
“我为左庶长,代表官府说话,绝对言出必行。如各位嫌赏金还少,那好,
我现在宣布谁执行我的命令,把木杆扛到北门,赏黄金五十两。”
人们知道此事不难,那五十两的赏金又是太高,-一时更添疑惑了。
他们不知公孙鞅在搞什么花样,仍是站立不动。
过了多时,忽有一位壮汉越众而出, 扛起木杆便向北门走去。百姓一路跟随,
场面十分喧闹。壮汉到了北门,刚把木杆放在地上,公孙鞅就对壮汉开口说:
“你能听从官府的号令,官府自会信守诺言,予以重赏。”
他当众命人给那壮汉五十两黄金,还提高声调对众人说:
“官府的命令,是绝不会欺骗大家的,大家若能按官府的命令行事,一定会得到应得的好处。”
此事在秦国各地传开,百姓称奇,都说官府有令必行,有赏必信,在无形中增加了对官府的信赖。
有的大臣却不以为然,他们对秦孝公上奏说:
“主公身为万民之主,若实行新法,自可发号施令,百姓谁敢不从呢?公孙鞅小题大做,
多此-一举, 不仅于主公威望有损,更令官府颜面丢尽,令敌国耻笑。”
秦孝公和公孙鞅论及此事,公孙鞅十分气愤,他沉痛地对秦孝公说:
“那些大臣弄权久了,自以为以权压人便可让百姓屈服,这是于国有害的大错啊。
官府法令得不到百姓的真心拥护和支持,强迫他们只能招来怨恨,增加他们的抗拒之心,
这样不仅会一无所获, 更会种下祸根。”
秦孝公听罢释然,对公孙鞅的见识极表费同。新法令公布后,
因为有了百姓的理解和拥护,秦国的局面为之一新, 国力开始强盛起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