逃跑的韩信
韩信曾在项羽手下任郎中之职,他足智多谋,几次向项羽献计献策,只是屡屡不被项羽采纳。
韩信十分郁闷,他对自己的好友说:
“项羽刚愎自用,不听谏言,终非王者之相。”
韩信从此不献一策,只是思量如何能全身而退。
刘邦人蜀为汉王时,韩信找个机会逃了出来,投到刘邦军中。刘邦对他并不看重,
只封他做了连敖的小官。韩信大失所望,意志更加消沉。
后来韩信犯法,和他同案的十三个人都被杀死,到韩信受刑时,韩信忽高声说:
“汉王不是要夺取天下吗?为什么却要杀害壮士呢?”
夏侯婴自觉韩信不凡,竟释放了韩信。一番深谈之后,他认为韩信实属大才,
于是就向刘邦荐举说:
“大王欲成大业, 人才不可或缺。臣见韩信谈吐机敏,学识满腹,实不忍就这样因犯小过而处死他。
我看韩信实堪大用,望大王赦免其罪。”
刘邦见夏侯婴为韩信求情,便不再追究他的过错。他虽饶了韩信,却没有重用他,
只委任韩信做治果都时,掌管军粮。
萧何曾与韩信多次交谈,他认定韩信是个难得的奇才,对他十分看重。一次,萧何试探着对刘邦说:
“饱读兵书者,依臣看来,我军将领中韩信可算杰出的一一个。 以他的才能
,若只让他掌管军粮,真是大材小用了。”
刘邦对韩信心存轻视,他见萧何推荐韩信,随口便说:
“行军打仗要靠真本事,岂能听人无事闲谈?我看韩信不过一介儒生,他纸上谈兵,一无所用啊。”
汉军中有数十名将官逃跑,韩信自觉前途无望,也开了小差跑掉。萧何得知消息后,
来不及向汉王禀报,急忙亲自追赶韩信,待追到回来后,萧何又对刘邦说:
“韩信实为国家独一无二的奇士,这样的人才倘若失去,大王的功业就很难成就了,
臣自作主张将他追回,恳请大王重用他。”
刘邦自觉奇异,便问道:
“韩信之才,丞相何以一口认定呢?”
萧何正声说:
“大才之人身怀奇谋,胸有大志,自不甘居卑贱之位。我既和他深谈过,更了解他的苦衷,故向大王力荐。”
刘邦见萧何如此郑重其事,也重视起来,他思忖片刻,说:冠“承相识人,料是不差,如此就委任韩信为将吧。’
萧何摇头道:
“他人为将,自会心满意足,可韩信恐仍不安心。”
刘邦想了又想,最后说:
“那就委任他为大将,如何?”
萧何方有喜色,忙道:
“这样就可留住韩信了。”
刘邦马上就要召来韩信,宣示他的任命,不料萧何又阻止说:
“轻慢无礼,是才高者最忍受不了的,大王既要重用韩信,就要选择吉日良展,高建坛台,
举行个隆重的拜将仪式。如此才不失庄重,亦会令韩信感
恩,为大王死心报效。”
刘邦十分勉强地说:
“丞相为国着想,这样也未尝不可。我只担心诸将不服,又该如何?”萧何肯定地说:
“只要大王心无疑虑,让韩信尽展其才,诸将非议自无须挂怀。一待韩信大功有成,克敌制胜,
诸将的不满便烟消云散了。臣只怕大王用而有疑,那样就非臣所愿了。”
刘邦坚定了信心,再不犹豫。他依萧何之言举行了拜将典礼,对韩信放手使用,任其谋划。
韩信从此心无杂念,尽施所学。
韩信制定的东征以夺天下的方略大合刘邦之意。汉元年(前206年)八月,刘邦乘项羽进攻齐地之机,
决计出南郑,袭占关中,东向与项羽争天下,楚汉战争爆发。刘邦依韩信之计明修栈道,
暗度陈仓,取得对楚的初战胜利。尔后,韩信带领汉军连续作战,分兵略地,
于公元前202年,在垓下彻底打败项羽,为汉朝的建立立下不朽的功勋。
镜鉴:才高的人不可以让他们担任低贱的职务,轻视他们就会失去他们。